基础设施
-
吉隆坡人口预计6年内破千万,扎丽哈促进城市管理
吉隆坡市长扎丽哈宣布,当前吉隆坡人口已超880万,年增长率为2.25%。预计到2030年,人口将增至约980万。政府和市政局正面临人口激增所带来的挑战,需要更积极规划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扎丽哈提到,人口增长不仅带来城市自然扩张,还涉及从农村地区的大量迁移,对现有基础设施造成压力。 因此,必须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基本服务,确保吉隆坡成为宜居城市。同时,她在20…
-
吉隆坡生命之河计划难完工,耗资39亿目进度停滞不前
2024年第2系列总稽查司报告指出,自2011年以来,吉隆坡的生命之河计划已耗资39亿令吉,但至今未能完成。该计划旨在提升河水质量至适宜娱乐使用的IIB级,但目前多个项目仍处于预实施阶段,且有项目在合同到期后尚未续约新承包商。 报告透露,147个河流清理资产因损坏或无法使用,修复周期长达4年多;296个污水处理厂中,仅有16.9%完成升级改造。此外,鹅唛河沿…
-
大马东海岸铁路计划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底完工
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作为连接吉兰丹、登嘉楼、彭亨和雪兰莪四个州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建设工程已达67%完成度。该项目预计于2026年底完工,2027年1月投入运营,被视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游戏改变者”。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共同主持了东铁鹅唛综合总站车站的开工仪式,标志着项目进入新的重要阶段。东铁预计将缩短哥打峇鲁到巴生河流域的行程时间…
-
马中建交50周年:东铁快速进展成纪念亮点
适逢马中建交50周年,东海岸铁路(ECRL)的快速进展被视为两国合作的重要成果。这条由中国和马来西亚政府共同推动的铁路项目,不仅预期将为东海岸三州的人民带来便利,同时也是双方共同愿景的体现。目前,东铁的工程进度已达64.01%,并预计在2027年完工并开始运营。这条铁路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预计每年可承载560万名乘客,同时也将服务于货运,加强东海岸与雪…
-
马来西亚失业率逐渐稳定,4月份失业人数略有下降
在2024年4月,我国的失业人数较3月略有下降,达到56万6400人,失业率连续第六个月维持在3.3%的低点。根据大马统计局的数据,就业人数微增0.1%,总数达到1712万人,就业人口比率为70.3%。受雇人数也有所上升,主要增长在服务业及制造业等领域。 莫哈末乌兹尔博士预估,随着国内消费和旅游业的活跃,以及对外需求的复苏,大马经济将持续成长。第12大马计划…
-
马新捷运预计2026年竣工,2027年迎首批乘客
柔州公共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行政议员莫哈末法兹里宣布,马新捷运工程进度顺利,目前已完成75%的工程。该项目预计将在2026年底完成,并计划在2027年1月1日正式启用。 马新捷运的整体工程正在按预定进度推进,其中位于武吉查卡的移民、关税与检疫大厦(武吉查卡关卡)的相关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了7.87%。该捷运系统全长约4公里,其中2.7公里位于马来西亚境内,…
-
预估2050年通关增三成,内政部长提议兀兰关卡升级
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预估,到2050年兀兰关卡的通关人数将比现在增加33%。内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提出,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必须大规模提升关卡的设施。尽管自1999年启用以来,不断采取措施提高通关效率,但现有的土地和基础设施设计限制了这些措施的成效。 目前,兀兰关卡每天的通关人次已达30万,节假日则更高。关卡的拥堵甚至影响到周边公路交通,说明现有设施已不足以应对高…
-
PropertyGuru调查显示,消费者宁少设施以降低房价
PropertyGuru的最新报告指出,尽管第一季房产市场的需求和供应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销售价格指数微增1.4%。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若房产的便利设施较少能获得20%的价格折扣,则愿意接受。第一季销售需求指数略降1.1%,销售供应指数下降4.4%,主要受农历新年等季节性因素影响。 报告亦提及,基础设施的发展,如柔新捷运(…
-
大马城市生活成本剧增,返乡国人比率预估20%
受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影响,预计今年有20%的国人将从城市迁回家乡生活,较2022年的16.7%有所增加。玛拉工艺大学经济学高级讲师巴希尔阿末指出,尽管城市居民月均收入约为6000令吉,但生活费用和承担的压力仍然沉重。 在乡区,3000令吉的月收入足以维持生活,因此返乡的趋势在增长。政府对乡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商业资本等方面做出了大量预算投入,202…
-
可可成本飞涨 新加坡巧克力店创新求生
新加坡本地巧克力店因可可原料价格翻倍面临盈利压力,一些店家现转向提供体验式服务,如开设巧克力制作工作坊以赚取额外收入。一家店铺的产量已减至每月600排,因年初以来未加工可可豆成本已涨一倍,而且供应商预警价格还将上涨。 全球主要可可生产国因气候变化及疫情影响,供应紧张,导致可可期货价格一年内从2200英镑飙升至8800英镑。小商家售价需增加三成以保持收支平衡。…